伐莒名将孙书
孙书,字子占,齐国大夫(率兵打仗即为将军),因他在公元前523年率师伐莒立有大功,名显齐邦,被齐景公赐姓孙氏,食采于乐安(即今广饶县草桥村),成为乐安孙氏的始祖。
孙书本姓田(陈)氏。陈国国君厉公佗之子陈完奔齐后改为田氏。田完四世孙田无宇有三个儿子:田开、田乞、田书。田开是一个乐师,一生主要活动在柏寝台,为齐景公及其相卿晏婴登台抚琴奏乐。田乞是齐国大夫,以大斗放贷、小斗收赋而深得民心。田书即孙书,齐景公二十五年(前523)秋,齐王命高发帅师、孙书为主将去伐莒国。莒子庚舆吓得逃往纪鄣,就使孙书率师到纪鄣伐之。
孙书侦察到,莒国有些妇女,其丈夫被莒子杀死而成为寡妇,年纪大了还逼迫她们到纪鄣去纺织布帛,苦度残生。孙书就让这些孤寡妇人作内应,协助拔城。到了夜间,这些孤寡妇人就把纺织的布帛从城墙上垂放下来,让齐师“夜缒而登”。孙书用此法攻取了纪鄣城。
孙书伐莒胜利,齐景公很高兴,就赐他将田氏改为孙氏,并食采于乐安。孙书的儿子孙凭亦为齐卿,他的孙子叫孙武,未仕。先秦制度规定:“大夫有采,以处其子孙。”孙书、孙凭、孙武之祖孙三代在齐国乐安生活聚族而居,成为乐安孙氏的始创宗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