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穰苴的猝死,在齐国朝野上下,特别是在田氏家族中引起了极大震动。因受鲍、国、高三族排挤而解甲归田、赋闲在家的孙书听到这一噩耗,陷于极度悲愤之中。
这件事对孙武的打击很大。按照周礼,男子三十而立,四十而仕。自己眼看就到了入仕的年龄,凭着自己家族的地位,凭着祖父和父亲在朝中的威望,出仕为官根本就不成问题。况且孙武从小就有大志,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。为此,二十多年来,他苦心钻研兵法,虚心向长辈请教,游历崇山巨川进行考察,足迹遍布了泰山南北,大河两岸。如今自己费尽心思,耗尽心血撰著的兵法十三篇业已完成,正准备步入仕途,施展鸿鹄之志时,却遭遇晴天霹雳般的打击。
这天晚上,孙武找到父亲孙凭,一起来到祖父孙书的房里,三人进行了彻夜长谈。
孙武先说了很多对时局的看法,孙凭也谈了很多近期朝政混乱的情况。孙书静静地听着。很明显,对田氏家族来讲没有一点乐观的迹象。虽然自己一系因景公赐姓而改孙氏,但谁都知道孙氏与田氏实为一家。眼下田氏遭到重创,下一步就是不遭灭门之灾,元气恐怕也难以在短期内恢复。巨大的阴影笼罩在孙书头上,他不由得想起了先祖陈完自陈国来齐的情形。
听完孙武对时局的分析,又听着他发泄满腹的牢骚。孙书问孙武:“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?”
孙武考虑一会说:“看来在齐国很难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,我很想到外地去闯一闯,就像当年先祖陈完逸齐一样。只是,周礼中有“父母在不远游”的训导,故孙儿迟迟未敢问祖父和父亲大人禀明。”
孙书赞许地点了点头,孙武的想法和他不谋而合。不论是从孙武的个人前途考虑,还是从孙氏家族的长远考虑,他都希望孙武出去另闯一条新路,把孙氏基业传承下去。退一步讲,万一哪一天田氏遭灭门之灾,也好为孙家留下一条根。
在孙武离开齐国的问题上,三人很快统一了意见。然后三人一起分析着列国形势,为孙武挑选一个好的去处。
三人经过分析、比较,最后把目光同时盯住了远在南方的吴国。
吴国正处于上升发展时期,如今疆域扩大到千里,成为春秋末期可以与齐、晋、楚、秦、鲁等国抗衡的一支新兴力量,并开始显露出一副霸主景象。
孙武明白,吴国就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,吴国就是自己大展宏图的地方。
几天后,孙武坐上了远去吴国的商船,沿济水逆流而上。与孙武同去的是他的妻子鲍氏,携带次子孙明。另外还有两个家丁和一个仆人。与其他商人不同的是,孙武的货柜里除了金银细软及部分生活用品外,全部由简书塞满。这些简书就是孙武耗尽心血撰著的十三篇兵法,以及自小陪伴他左右的各类兵书。
商船行至济南,孙武弃舟登岸,改走旱路。在搬移行李的过程中,不慎将一枚私人印章丢失。因印章无关紧要,孙武未及仔细搜寻便又随商队登车,一路向南行去。
一个月后,孙武一行历经旅途颠簸劳顿,终于到达了南方新兴的吴国。孙武的一生,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。